今天(13日),由江苏省文物局和中共徐州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管理中心、复旦大学博物馆、中共一大纪念馆及徐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共同承办的“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淮海战役支前文物展”在复旦大学拉开帷幕,并同步启动了巡回展览。这次展览是一次创新性的尝试,将红色资源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当中,旨在通过历史遗物让年轻一代更加了解并传承革命精神。
淮海战役作为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决战之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的一次规模空前的决战。这场战斗不仅是军事上的较量,更是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历史见证。解放军在广大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下,凭借60万人民军队的力量战胜了80万国民党军队,创造了震撼世界的历史性胜利。在这场战役中,解放区的人民群众以极大的热情和决心支援前线,民工人数达到543万人,大小车辆多达88.1万辆,粮食捐赠量达到9.6亿斤。如此庞大的动员规模,任务的艰巨性和投入的巨大人力物力,几乎可以与任何一场历史战争中的后勤支援相提并论。这也正是为何“淮海战役被称为‘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小推车不仅是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象征,更承载着革命精神,成为今天我们在新时代征程中不断奋进的动力源泉。
展开剩余68%本次展览共有75件/套淮海战役纪念馆的支前文物,以及110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展览分为三个部分:“人民战争的不朽丰碑”、“人民战争的深厚伟力”和“小推车革命精神永放光芒”。其中,展品以淮海战役支前的小推车、小竹竿等历史遗物为核心,深刻呈现了党领导下人民群众在支援淮海战役中的英勇事迹。这些物证不仅增强了历史的信服力,也让参观者更加感受到支前精神的伟大与不朽。
其中,一件来自山东泗水县模范运输团的“功劳车”引人注目。山东泗水县模范运输团的1054位民工,在短短三天内就超额完成了运粮任务,原本计划运输4.5万公斤粮食,最后却完成了5.6万公斤。他们使用的小推车因此被尊称为“功劳车”,成为人民群众为战斗前线提供支持的象征。
另一个展品是山东鄄城县苏集村儿童团使用的簸箕,这些孩子们在严冬腊月里,依然奋力为前线碾米。他们原本的任务是碾米2500公斤,但这些年仅十几岁的孩子们却在团长的带领下,完成了4750公斤的任务,超额完成率达到了2250公斤。这个事迹也成为了解放区“男女老少齐上阵”的生动写照。
展品还包括了徐乃祯烈士生前使用的饭碗。徐乃祯年纪较大,却毅然决然加入支前担架队,尽管双脚冻烂,依然坚持把伤员送到后方治疗,直到身体无法负担为止。最终,徐乃祯因伤势过重牺牲,他的精神至今感动无数人。
另外,展览中还展示了日照县范大娘的“人民的母亲”奖旗,范大娘在失去三个儿子后,依然坚守在生产线,继续为革命贡献力量,她那种坚定的革命意志和母爱的崇高精神,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
本次展览的展期从10月13日持续至10月29日,为期17天。在展览中,运用了翻板、拓印、二维码扫描等多种互动形式,使文物史料与观众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互动。展览通过人物事迹的呈现,结合生动的语言、红色故事视频和历史文物,让青年学生在了解历史的同时,受到深刻的红色教育。此次展览的目的是激励新时代的青年在新的征程上自信自强、勇毅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发布于:天津市
